定海總兵藍理普陀山題刻拾遺考

 在舟山的歷史上,藍理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人物。藍理生於清順治四年(1647),他是清朝中國軍事史上的重要人物,在平定藩亂、收復臺灣、治理定海、重修普陀山、經營福建,推動社會和諧與民生發展方面作出卓越貢獻,被康熙譽為“平臺首功”,御賜“勇壯簡易,所向無前”牌坊一座,其生平事蹟編錄《清史稿》。浙江舟山和福建漳州兩地至今還保留著藍理的許多痕跡。浙江定海的藍理總兵府、普陀山的藍理功績碑和題匾,福建漳浦的種玉堂、漳州浦頭藍理廟中至今保留著藍理手書“江漢以濯”匾額……甚至傳說為紀念藍理,臺灣百姓還因此將一座山和一個港口分別命名為“阿裏()山”、“阿裏()港”。“勇壯簡易”是康熙皇帝對他的客觀評價。這句話,按現今的解釋可以歸納為“四個力”,簡單說,“勇”字是勇敢、果斷的意思,代表魄力;“壯”字是一種體魄強健的象徵,代表實力;“簡”字可以解釋為化繁為簡的能力,代表著智力;“易”字是一種變化與變通的能力,象徵著生命的活力。

 說到藍理與舟山的緣分,得從他擔任定海總兵開始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藍理曾調任定海鎮總兵。這一當,就是十三個年頭。當時定海正是展複初期,海疆安寧,然百廢待興。普陀山經過明朝遷界,倭寇、荷蘭強盜的劫掠,明末清初軍事行動的破壞,及清初的“海禁”,寺院毀敗非常厲害。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康熙南巡嘉興,召定海總兵黃大來護駕,得悉普陀廢狀,賜金千兩修復普陀寺院,頒詔恢復舟山縣一級行政建置,親筆題了“定海山”三字,為舟山取名“定海”。並決定將南京明故宮九龍殿拆遷至普陀山修建法雨寺。由於黃大來在第二年即病死于任內,康熙又特調藍理來定海任總兵,辦理普陀山修復事宜。

重修普陀山,定海總兵藍理幸運請到潮音

 1690年,藍理奉命調鎮定海,奉詔建複普陀山寺。藍理到舟山接任定海總兵官後,立即巡察了普陀山。當時的普陀山,剛被鄭成功從臺灣趕出來的荷蘭殖民者洗劫;之後,又經過長達二十年的“海禁”,佛地被廢棄,展複後的普陀山已變得面目全非。“補怛(即普陀)既遭兵燹,後直播遷,梵宮瓦礫悉成麋鹿之場(《南海普陀山志》)。”

 上山巡視後,藍理見到全山都是斷牆殘垣,原來最有影響、最具規模的前後兩寺也僅存殘樓數楹,藍理感到康熙賜予的這些黃金是難以修復的,同時他又擔心自己缺乏修復寺院知識。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,自幼削髮普陀山旃檀庵的潮音和尚到普陀山省祖,有史籍記載:潮音在“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)七月回普陀省祖,適逢藍理調鎮定海,來山進香,見荊榛滿地,歎無主席人才,合山緇素皆以潮音薦之。藍理甚喜,即請住持普陀禪寺,山前忽有五鹿拱立,眾以為吉祥。”

 潮音和尚(16491698),俗姓俞,名通旭,上海松江人。自幼削髮普陀山旃檀庵,被後人稱為“普陀山中興之祖”。早在清康熙六七年間,潮音即帶領徒眾,曾修復過寶陀(普濟)寺舊殿,新建天王殿、大圓通殿等20餘處。在普陀山留下了很好的口碑。

 其間,藍理對潮音修普陀山的事情早有所聞,內心倍感敬佩。藍理想,若要修復普陀山非潮音莫屬。

 之後,便力請潮音留下主持山事,重興觀音道場。

 潮音秉性恬淡,持戒甚嚴,看到藍理總兵多次盛邀自己來山主持,又礙於普陀山的佛緣,便不好意思再推辭,終究答應到普陀山主持山事。

 當時,普陀山百廢待興,潮音和尚任務很重,既要經理修復寺院,還要克服人手不足的現狀。藍理則從各方面給潮音鼎力相助。普陀山有史書記載:藍理“捐鉅資從福建運來大批巨木。平時常駐工地,籌畫盡善。”錢不夠,藍理自己帶頭捐鉅資,人手缺乏,命令定海鎮3營官兵輪流參加勞動,自己則更是身體力行,自始至終地參與修復工程。僅僅幾年工夫,修建了普濟、法雨兩寺,修復了積善庵、智度庵、報本堂、清涼庵、南天門等寺院。

 在修建普陀山過程中,潮音和尚平日親自負米伐薪,補漏修殘,憑藉其克勤克儉的作風,獲得了普陀山眾僧的感佩,也在全山贏得了威望。

    其修葺的寺廟講究堅固垂久,不求浮飾。後退居息耒院專心研究佛學,寫下了《潮音語錄》《普陀列祖錄》等著作。正是藍理與潮音的這段合力修葺普陀山的經歷,使他們之間結下了友誼。後在普陀山任住持的潮音和尚出版《潮音語錄》時,請藍理為之題序,藍理欣然允諾。清康熙年間出版《南海普陀山志》中記載了藍理為《潮音語錄》所作序言,盛讚潮音對中興普陀山佛教的作用。

名人題刻今猶存:墨韻留香,澤被後人

 自潮音在普陀山主持山事後,諸多寺院逐漸得以修復,普陀山香火日漸興盛,也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四方朝聖香客。

 在普陀山,我們至今仍可以看到許多當年寺院修復後,山中住持請來許多名人題寫的碑刻銘文。藍理也是其中之一。據相關史籍記載,從戎之後的藍理,除了為朝廷建功立業外,文才也日漸了得,其文韜武略也日益受人景仰,且擅長書法。

 任定海總兵期間,他除奉康熙命協助大修普陀山外,還親自為法雨寺撰寫了《重興普陀法雨寺圓通殿疏》,並為多處寺院題寫了額匾。比如,為普陀山的積善庵題寫了庵額,民國《普陀洛迦新志》卷五《梵刹·積善庵》有關藍理記載:

 “積善庵在象王峰天篦石下。明萬曆間僧應空創,性寶、普鏡重修。清康熙間,孫心修(為普濟寺副寺,恪誠醇朴,總兵藍理器重之)劈廊廡,總兵藍理題額。乾隆間,法雨寺住持仁芳重建。光緒間,雙泉庵偽行冡接法承受。民國二年,徒願孝又大修之。”

 藍理為普陀山“智度庵”題寫“寄靜”,清康熙《南海普陀山志》卷九《精藍·智度庵》條有關藍理記載:“智度庵,在大智塔右,僧如心創,元吉重建。吉常執事兩寺後止息於斯。總戎藍公顏其室曰‘寄靜’”。

 藍理為普陀山“報本堂”題寫了“四世中興”額,民國《普陀洛迦新志》卷五《梵刹·報本堂》有關藍理的記載:“報本堂在承恩堂間壁,即西本門獻祖祠,創者未詳。清十節孫通旭(即潮音和尚)住持前寺之八年(康熙三十六年)集本支改創祠樓二間。派僧廣孝相繼世守。總兵藍理額曰:‘四世中興’(自普賢,曆本空、寂庵至通旭,凡四世)。光緒間,釋定增建殿樓及東西寮。宣統二年,徒瑩照又修建,台太同知梁某求子得驗,題額曰‘錫我石麟’”。

 藍理為普陀山“清涼庵”題寫“木石居”,民國《普陀洛迦新志》卷五《梵刹·清涼庵》有關藍理的記載:“清涼庵在象王身清涼岡天篦石上。明萬曆間僧真滿建。清八世孫通溟同孫源長重修。總兵藍理題額曰“木石居”。光緒間,僧定性接法承受,又修建之。”

 時年時日,藍理欣聞普陀山的南天門得以修復完畢,特意登臨普陀山視察,隨後書“山海大觀”勒石于南天門。藍理興致甚高,回來後又親作《登南天門題山海大觀于石上有賦》詩一首:

 “東西門既列,午闕可無開。海不揚波地,山偏盡日雷。鐘鳴刁鬥靜,帆動象電來。何必燕然石,始稱漢將才”。

 康熙三十七年(1789),藍理又聘請慈溪名士裘璉來普陀山重修《南海普陀山志》12卷,並親自作序。

 清康熙《南海普陀山志》藍理序:

 洛迦,海外名山也,為普門大士親指道場。自梁迄今千數百年,其間興廢屢矣,莫盛於南宋,有元及明萬曆。以餘觀之,其廢也,莫不有由;其興也,莫不有自。主聖臣賢,績熙務舉,於是海宇清宴,民物康阜,則閑以其暇,新梵宮而究竺典,此亦上下和平,優遊無事之一證也;而不然者,寇盜充斥,家室愁咨,乖風沴氣,鼓扇塵寰,則雖有佛教,且無所施,此古今之大較矣。補陀(即普陀)舊寺,遭故明之末鯨氛俶擾,島嶼霧迷。先皇帝赫焉震怒,而廓清之。未幾,轉徙內地。於是朱宮紺闕,蕩為冷煙寒風者,且二十年。我皇上文德覃被,聖武布昭,土宇歸章,盡域中而截海外,響者棘虛之地,莫不含哺擊壤於其中。二十八年,翠華南幸。因故元戎黃公乘間奏地方事宜,遂遣員賜帑,再造梵宇。而普陀、鎮海,玉毫重現矣。明年,黃公以疾沒于官,餘叨奉特簡,自宣移鎮茲土。凡黃公未竟之緒,餘遂不獲辭。於是宣一人之盛德,鼎三寶之巍宮。惟巨惟細,悉理悉張。龍象滿山,鼓鐘震谷,莫不慶海不揚波,而祝天子萬壽也。猗歟盛哉余既樂觀其成,歲時期汛,簡徒揚帆,登臨其上,輒為吾民加額升平。而且覺苞桑徹土,一無所施也。戊寅中秋,山僧以志事來,請餘為之代延名士,鋪張揚厲,鼓吹休明。己卯春,六龍複南狩。兩寺主僧,迎鑾謝恩,荷天顏喜悅,溫旨從容,隨頒禦額,再賜帑金。且遣中使登山,給運黃瓦,敕住持速完未竣之工。賜命重三,誠為異數。維時《志》雖成而尚未梓也,於是補輯成編,丐言弁首,余何言哉?旋轉乾坤,敉寧宇 宙者,聖天子德也;黼黻鴻猷,翼贊盛化者,賢宰相百執事力也。闡揚道聲慈味,俾上覺慈尊,潛孚默佑於冥冥中者,諸上人職也。余何言矣哉?披覽志文,彬彬鬱鬱,大雅不群,世不乏知言者,而餘或受知人之明,則餘所竊幸者爾,是為序。康熙辛巳歲仲春。

 藍理在定海鎮總兵任內,除協助定海知縣繆燧共同治理社會環境,使定海“居民安堵”外,還在定海街頭捐建了天后宮和八閩會館,為旅定閩商提供了種種便利條件,為發展定海的商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。以後,他又購民田三十八畝七分為明末殉難者歲時祭祀之資,得到人民稱讚。

 1703年,即康熙四十二年,藍理調任天津總兵官。由於藍理對普陀山修復工作的巨大貢獻,他離開時普陀山僧人及民眾在多方挽留不住的情況下,就要他留下一點物品作為紀念。於是,藍理留下了一件盔甲和一把鋼刀。《普陀山攬勝》有關於藍理的記載:“普濟寺慶雲樓西、法雨寺天王殿側,康熙年間都建有藍公祠,建念為復興普陀山作出貢獻的舟山總兵藍理,故又名‘護法堂’,堂內塑有藍理坐像,頭戴銅盔,身著鐵甲,深眉大口,十分威武。”

    普陀山僧人們還特意在法雨寺建起了留衣堂,把盔甲和鋼刀供奉起來。同時,建立了藍公生祠。《普陀洛迦山志》關於藍理記述:“康熙四十年調離定海,留下鋼盔佩刀作紀念,山僧建留衣堂貯之,並在前、後二寺建藍公生祠,後改藍公祠”。  

 

 

藍理書“山海大觀”於普陀山南天門

 
 

 

 


 

版權所有:藍麗娜  

2005曇花貝葉草庵製作   微信mingjingt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