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理與媽祖――祭祀宮前 天妃助戰

 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四月,鄭氏獲悉施琅將乘南風進征澎湖,臺灣島內人心惶惶,鄭克塽(鄭經之子,鄭經故,由其繼位)年幼,更是不知所措。劉國軒看主子左右不得,寬慰道:“主上勿驚,老臣親率精兵兩萬,戰艦兩百艘,鎮守澎湖,清軍插翅難過海峽天險,臺灣便固若金湯了。”於是,鄭克塽著令眾將加強澎湖軍事防禦,決心在澎湖同清軍決一死戰。

 六月十四日,信風來了,施琅喜出望外,一早召集藍理等隨征將官及帥府精兵,在銅山宮前媽祖廟前誓師,一時鼓樂喧天,鞭炮齊鳴。

 禮官在媽祖神像前獻上三牲和美酒,施琅執香禱告:“本帥奉旨東征,統一台澎,願天妃助戰,平定風險,凱旋之日,必奏聖上褒崇,以答謝靈賜。”

 話音未落,東南風越來越大,帥旗飄揚,旌旗獵獵,眾將士齊聲歡呼萬歲。

 禮畢,施琅統率舟師從銅山開駕東征,藍理率領所部作為前隊先鋒,從漳浦古雷灣乘船隨征出海開路。次日下午,藍理所率清軍前隊水師到達澎湖貓嶼、花嶼,隨即施琅後隊水師也抵達。時已天晚,施琅令船隊灣泊八罩、水垵澳,告誡諸將不可輕敵。

 時有守汛的鄭軍哨兵急忙飛報劉國軒。

 十六日,施琅率舟師二萬多名官兵,發令進攻澎湖,劉國軒盡發船艦迎戰。

 一時間,眼光所及,皆是戰艦。

 兩軍相遇勇者勝,劉國軒乘坐快哨,在娘媽宮前澳內督率諸鎮拒敵,藍理及副將曾成率領本部將士,左沖右殺,擊沉敵船七八隻。施琅在旗艦上見藍理率將士殺敵勇猛,把敵艦壓在下風,傳令後援艦隊跟進。

 時值南潮正發,藍理所率前鋒數船和施琅旗艦忽然被激流衝擊,一下子暴露在鄭軍炮城下,進退不得。鄭軍水師乘機結成大隊人馬合圍攻打,劉國軒令熕船、戰船、趕繒船排成一列,猛攻施琅旗艦。

 情勢危機,施琅站在旗艦尾樓上督兵禦敵。

 這時,站在施琅身邊的副將馮苓,瞥見斜對面的敵艦一支鹿銃正直指施琅,他一個箭步護住施琅,急呼道:“施軍門,當心!”

 話音未淨,火銃已發,只聽一個呼嘯,馮苓已被炮彈洞穿胸膛,鮮血直湧,尾樓也燃起了熊熊大火。

 施琅見勢,緊抱馮苓,大呼:“馮將軍,馮將軍!”

 馮苓眼睛睜開,說不出話,未幾閉目而去。

 施琅吩咐士兵將火撲滅,忽然一發流炮不偏不倚又擊中尾樓,烈焰燒傷了施琅的右半臉,右眼也被灼傷,施琅疼痛得跌倒在船板上,諸將趕緊過來救護。施琅掙扎站起來,說:“不要擔心,一點火氣而已。”說畢,繼續指揮作戰。

 藍理調整好所部船隊,望見施琅旗艦陷入重圍,腹背受敵,趕緊督促自己所乘戰船,乘風破浪沖進敵艦群中,高聲叫道:“主帥勿憂,藍理在此!”

 鄭軍副將陳侃見有人來救施琅旗艦,斜刺裏沖過來,欲阻擋藍理戰艦。藍理號令炮手對準這只逼近的船隻,急發鬥頭熕,只一炮敵船頓時中彈沉沒了。

 劉國軒看見陳侃船隻被擊沉,一時不知藍理是何人,只見藍理戰船的桅杆上高掛一個“藍”字,禁不住指著藍理戰船問起左右說:“清軍那只船的主將是誰?”

 左右答說:“清軍提標署右營主將藍理,原先為康親王傑書南下征討耿軍的先鋒官,現為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的先鋒官,方才我軍七八隻戰艦就是被他指揮的清軍水師擊沉的。”

 劉國軒聽罷,若有所思般自言自語道:“藍理真是一員虎將也。”頓了頓,他又揚起聲調傳令道,“著令提督前鋒營陳升、戎旗鎮陳時、統轄前鋒鎮姚朝玉、水師總提調右武衛林升率所部船隻圍截藍理船隻,務必擊沉。”

 陳升、陳時、姚朝玉、林升四人得令,率所部船隻徑向藍理包圍過來。藍理見陳升船隻先靠近,瞅準時機,指揮左邊橫炮點發,擊中陳升船隻,壞裂半邊。陳時乘藍理主力顧理陳升船隻之機,急速冒進,直奔藍理船隻。藍理騰過手來,見陳時船隻近在跟前,督促船上將士向敵艦猛擲火罐。陳時船隻著火,船上的鄭軍紛紛跳入海中,溺死無數。

 鄭軍戰艦攻勢受挫稍退,藍理率領船隊與施琅旗艦合兵一處,沖出鄭軍包圍圈。鄭軍姚朝玉、林升還想攔截,藍理指揮將士打壞了姚朝玉戰艦,林升接替姚朝玉戰艦,死活不肯退卻,仍然指揮鄭軍諸船與藍理死戰。戰鬥打得非常激烈,最後藍理打散了鄭軍就近船隻。

 劉國軒在鄭軍旗艦上,用望遠鏡看見藍理英勇善戰,瞬間又見藍理打散了鄭軍前鋒,直望鄭軍中軍船隻沖來,急令手下大將曾遂率部前往迎敵。只見藍理所乘船只駛來,正面遇上曾遂戰船。兩船相遇,各自奮勇,戰鬥了兩個時辰,雙方將士依舊是愈戰愈勇。酣戰中,猛地裏,鄭軍一發流炮擊中藍理身邊的甲板,烈火沖起,燒透藍理護身甲,傷及腹部。

 藍理跌倒,曾遂見勢大聲呼叫:“藍理死了,藍理死了!”

 藍理次弟藍瑤,看見哥哥撲倒在地,連忙近前從背後扶起藍理。

 扶起時,藍理腹部破裂,肚腸流出,可藍理不管這些,只見他緊握拳頭,大聲吼叫:“藍理還在,是曾遂死了!”然後,硬撐著身子,擱開藍瑤,高聲說,“拿劍來。”

 族人藍法見勢,趕緊將手裏鋼刀遞將過來。

 藍理接劍,連呼“殺賊,殺賊,殺賊”,那聲音如巨雷般響亮,且是一浪高過一浪,越發激勵將士更加英勇奮戰。

 施世驃跟在藍理身後,奮勇殺向敵人。

 沒多久,藍理終究受不了重傷折磨,身子一歪,藍瑤看見,大叫道,“大哥,當心!”可是已經來不及了,藍理還是再次重重地跌倒在船板上。身旁其他裨將看見藍理倒地,亦舍戰來救。

 藍理在船板上疼得額上沁出大朵汗珠,但他仍咬緊牙關向將士們搖手,聲音放低說:“沒事,不妨!”然後指著藍瑤說,“督戰速進,不要因為顧及我一人而誤事矣!”

 藍瑤聽令,速去督戰。藍法伏過身來,讓藍理斜著枕靠,藍理四弟藍瑗、五弟藍珠這時也都過來幫忙,仔細將流腸捧納入腹,接著在傷口上撒點自備的伽楠香粉,而後用白布包紮腹背,裹緊。

 稍事停頓片刻,藍理騰地站起來。合軍聚眾,務在激氣,藍理整頓盔甲,在炮火中堅持督戰,激發士氣。恰在此時,對方戰船迫近,有幾個號稱飛天鼠的鄭軍殺手從那邊桅杆跳到這邊桅杆,眨眼間滑到甲板上,呼嘯著要殺藍理。

 藍家兄弟力敵,殺了飛天鼠,一舉擊退了那艘越來越迫近的鄭船。後面幾艘鄭船見飛天鼠船沒得手,一艘艘也從斜刺裏趕來支援己方,突擊藍理船隻,來勢甚是洶洶鋒芒。

 藍理見勢,仍舊勇猛揮舞著利劍,奮身高呼:“今日一戰,諸君勿怯,誓與賊無生還!”

 邊上將校都被藍理的精神所感動,個個以一當百,奮勇作戰,加上援軍跟進,清軍接連又擊沉了四艘敵船,燒死無數敵人,使敵人敗退了數十海裏,漂屍和棄械浮滿海面。

 破肚將軍,從此名揚天下。

 劉國軒見清軍氣勢正旺,己方士氣受損,連忙鳴金,打招旗收兵。施琅見鄭軍退去,天色已晚,也收兵垵嶼等海澳待命。

 是夜,鄭將邱輝等人向劉國軒提出自願領兵夜襲清軍水師。

 劉國軒說:“清廷舟師所寄泊垵嶼都是沒遮攔的海澳,又系石淺礁線,早晚風起,定不戰而自潰。俗話說,六月三十日有三十六暴,今日乃十六,明日十七、十八、十九,就是觀音暴、洗蒸籠暴,哪里會沒有風暴呢?我們暫且養精蓄銳,拒險守險,以觀其敗。”

 邱輝等人見劉國軒說得有道理,便不再言語了。

 施琅邊安頓舟師,邊上疏嘉獎藍理,並延請大夫給藍理治傷。大夫重新給藍理傷口洗淨,上完藥後,他還特別交代說,應使藍將軍安臥七日,傷口方能平復。

 施琅聽罷,心安下來。他看時候不早,準備離開藍理軍營,燈光下卻見藍理在掐算什麼東西,眉頭頓時蹙了起來。施琅知道熟知海事的藍理所憂何事,不覺一笑道:“藍將軍,無憂也。”

 藍理摒退左右,說:“我方才掐指一算,明後三天就是澎湖一帶興起觀音暴、洗蒸籠暴的時間,我擔心我軍遭受風暴之害,鄭軍若來偷襲,我軍必有損失。”

 施琅還是笑著說道:“這時間我已算好了,不用擔心,風暴來不可怕,我軍已有準備。至於鄭軍來襲,我諒劉國軒不敢,他是在壁上觀,希望風暴盡傾我軍,他再來收拾殘局,他的算盤打錯了。沒事,你聽醫生囑咐,儘管把傷養好。”

 藍理見施琅胸有成竹,便將心放了下來。

 翌日開始,風暴果然如約而來,排山倒海的聲勢令人生畏,好在清軍早有準備,一一避過三日風暴之害。清軍雖有損失,但不是太大。施琅吩咐水師稍事整頓,準備來日戰鬥。

 第四日天明,施琅親率舟師,浩浩蕩蕩,直接進攻澎湖娘媽宮鄭軍。

 劉國軒見清軍主動來攻,有些意外,風暴居然沒打垮清軍,他立即掌號命各處炮船、趕繒船、大小各船齊起帆椗,發炮呐喊,從娘媽宮前疾出迎戰。西嶼兩岸銃炮齊發,兩軍對陣,炮火矢石交攻,如雨點般地落下來,煙焰蔽天,咫尺莫辨。正當兩軍酣戰之際,施琅所乘旗艦卻觸礁擱淺了。

 劉國軒得知大喜,指揮鄭軍船艦將施琅主艦團團圍困,組織炮火猛烈攻擊。清軍總兵朱天貴冒險來救,被炮擊中,穿腸死亡。清將林賢遙見主帥被圍,又見朱天貴人亡船潰,忙指揮船隊沖艦入援。劉國軒急督邱輝、江勝等率十餘隻船,環圍攻擊。一時火箭、藥罐、矢石、炮火渾如雨點。林賢率眾環敵力戰,不料左臂貫甲,連傷三箭,其他將士死的死,傷的傷,矢石藥炮都已用盡了。

 施琅主艦情勢萬分危急。就在這時,施琅船上將士忽然看見雲端有旌旗出現,天妃娘娘的鳳輦若隱若現,海面還有兩員神將,足踏波浪,指揮神兵助戰。

 卻說依舊在垵嶼靜臥養病的藍理在夢寐之中,忽聽有一女聲在急呼:“主帥有難,藍將軍速速救援!”

 藍理霍然站起,眼睛一睜,諜報亦傳,主帥旗艦觸礁擱淺,被敵船環環圍住,情勢萬分緊急。藍理立馬整裝,左右見其傷勢依然嚴重,勸其按主帥之令養好傷再說,但藍理不顧勸阻,傳令駕船往救。

 鄭軍經過四天前的海戰,已經領教過藍理的神勇,遠遠望見掛有“藍理”字樣的戰艦乘風破浪,迎面沖來,一個個皆驚呼道:

 “不好了,藍理殺來了!”

 “破肚將軍藍理殺來了!”

 危急關頭,藍理率領六隻船從外圍攻入,林賢奮起督擊,內外夾攻,接連擊沉鄭船二艘,圍攻施琅旗艦的鄭軍船隊只得紛紛退卻。

 藍理、林賢等人乘勢追殺,奪取敵艦,請施琅換船。

 施琅在旗艦上看見這一切,心裏萬分高興,可見到藍理,卻反倒對藍理責言道:“大夫囑咐你安臥七日,才能康復,今方三日,你怎麼就急忙上陣參戰了。”

 藍理卻笑著回說:“主帥被圍,末將安敢偷生,袖手旁觀。救得主帥,即令我金瘡迸裂而亡,我也心甘。”

 藍理激情澎湃,忠貞可鑒,施琅也不由哽咽道:“誠哉斯言,多謝藍將軍,還有林將軍,你們捨命相救,待破敵之後,再行重謝。”

藍理心潮靜下來,說:“主帥言重。藍理一介武夫,多蒙主帥不棄,若說圖報,亦惟有義耳。”話語停頓,又說,“說來神奇,就在我養傷的恍惚間,有一女聲在對我說,主帥有難,藍將軍速速救援!起來一看,雖說是諜報傳言,但不管怎麼說,這許是天意吧。”

 海面的事情千變萬化。施琅想了想,也高興起來,說:“對,适才也是幸虧天妃娘娘顯靈,指揮天兵天將助戰,才能化險為夷。”

 施琅、藍理說話當兒,劉國軒督促鄭軍,糾合各鎮船隻,重新殺過來。施琅重整旗鼓,擺開陣勢,奮力進殺。頓時,炮如雨下,煙焰熊熊。施琅利用其優勢兵力,命令舟師以五船合圍敵方一船的辦法,把鄭船各個分割。鄭軍船隻全被陷入挨打的困境,有的被火罐所燒,有的被炮擊沉,鄭軍傷亡慘重。

 劉國軒見清軍攻勢逼人,如果繼續死拼,將會全部覆滅。他目視四周,力圖乘隙突圍。無奈清軍船集如葉,各條海港幾乎被清軍塞滿了,鄭軍插翅難飛。在這危亡之際,劉國軒忽然瞥見吼門一港,無船堵截。他急令黃良驥、洪邦柱等率殘存戰船,飛速向吼門駛去,順流向臺灣撤退。

 施琅見劉國軒逃遁,傳令快哨追擒。

 清軍因港路不熟,追趕不上,只得回師。

 施琅看天色已晚,一面鳴金收軍,一面打旗招降海面上殘存鄭兵。守在娘媽宮炮城的鄭軍將士見劉國軒已先自逃回臺灣,各個卸軍投戈,出城請降。施琅放舢板下海,差官收降。另分遣官員各持令箭往澎湖諸島受撫,澎湖八八六十四島一一歸順。施琅出示安民,實行優待俘虜與恤民政策,並攜藍理等人到澎湖馬公鎮媽祖宮祭拜媽祖,以答謝媽祖對大清水師之神佑。

 媽祖是澎湖人最信仰的神明。施琅、藍理一行人走進這座建于明萬曆年間,在台澎屬於最古老的廟宇,懷著虔誠之心,奉香參拜了天妃娘娘。

 澎湖決戰,鄭軍精銳及巨艦盡喪。攻克澎湖,打開取台門戶。實施綏靖優撫政策,也為清軍攻台贏得臺灣民眾的擁護。

 清軍進攻臺灣的時機已經成熟,但鄭氏還想負隅頑抗。

 藍理向施琅提議:“臺灣目今雖說危機四伏,但要讓其主動來降,時機未到。依末將之見,擇日可乘勝進攻鹿耳門,給鄭軍造成大軍壓境,其不降亦由不得它矣。此為寬以濟猛,猛以濟寬之法耳。”

 施琅然之,讓軍士稍事休整,下令進攻鹿耳門。鹿耳門外灘淺,清軍艦隊遊弋海面二十多天不得靠岸。施琅焦急,突然大霧彌漫,狂風刮起,浪湧潮漲,施琅不失時機指揮艦隊沖過海灘,開進鹿耳門。

 鄭軍見清軍來攻,死守鹿耳門。鄭克塽聞悉,大驚失色,哀歎道:“先王祖得臺灣,鹿耳門潮漲,今複然,天也!”

 臺灣回歸,至此已成不可逆轉之勢。

 鄭氏集團內部也就降與守,展開一場激烈的論爭。

 掌握臺灣軍事重權的劉國軒,自澎湖敗衄,心膽俱裂,如今清軍逼臨門庭,臺灣兵民群情洶洶,魂魄俱奪,眾心搖動,處此危亡之際,他認為臺灣惟有投誠歸順,才是唯一出路。他力排異論,首創降議。可是,建威中鎮黃良驥認為澎湖失守,臺灣勢危,主張取呂宋為基業。中書舍人鄭德瀟呈上呂宋地圖,也陳述呂宋可取事宜。兩人的建議深得鄭克塽、馮錫範的贊同。

 劉國軒竭力反對,鄭克塽、馮錫範只好放棄前議。馮錫範提出分兵死守,劉國軒又給予駁斥。正當鄭克塽猶豫未決之際,施琅派藍理攜原劉國軒部屬曾蜚連夜上島招撫。

 翌日,鄭克塽召集大臣到宮殿商議。

 劉國軒說:“曾蜚原屬臣部下,昨夜密訪臣,所言之事可信也,何況施琅又將其先鋒藍理派來臺灣招撫,藍理猛將也,足見清廷重視我等要求。從來識時務者為豪傑,大勢已去,速當順天。依臣之見,可差禮官鄭平英等隨藍理、曾蜚到澎湖軍前請降。”

 這時,只見藍理、曾蜚等一身戎裝進殿。

 藍理見鄭克塽搖擺不定,揚聲說:“天朝聖上英明,國泰民安,而臺灣民心已散,誰與死守,浮海而逃,又無生路,臺灣本屬天朝疆界,又何必自立於外而以卵擊石呢。”

 言罷,殿中眾人默然,無人敢接藍理話茬。

 藍理複鄭重說:“天朝觀德不耀兵,恭順則愛育之,鴟張則剿滅之。國需要一統,民需要安居,望王爺為國之大局為台之百姓慮而三思之。”

 天下大勢在於和合。鄭克塽思前思後,當下惟有歸順一路了。

 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八月十一日,清軍主力離開澎湖,向臺灣進發。鄭克塽遣禮官鄭斌率領父老,乘坐小船,出鹿耳門迎接,自己親率劉國軒、馮錫范等文武官員齊集海埏恭迎。

 八月十八日,鄭克塽、劉國軒、馮錫范等文武官員奉前明“延平郡王”和“招討大將軍”金印兩顆,以及臺灣、浙江、福建的地圖、戶籍、府庫軍糧冊簿呈獻施琅。清方按清制,逐一分發給他們不同等級的袍、褂、外套、靴帽等。隨後,施琅命廣貼《諭臺灣安民告示》,勸諭臺灣地方官員、百姓、土番人等“各宜樂業,無事驚心,收成在邇,務農毋荒,貿易如常,壟登有禁,官兵違犯,法在必行,人民安生,事勿自緩”。

 一切安排停當,施琅遣吳啟爵馳京報捷。

 康熙聞報,授施琅為靖海將軍,晉封靖海侯,世襲罔替,並賞三眼花翎頂戴,其所屬官員各再加一級,兵丁再賞一次,以示特加優渥至意。康熙以藍理拖腸血戰,二度救帥,入島招降,功在首先,破格擢升,以軍功授昂幫章京內大臣兼攝左都督,世襲騎都尉,封一等伯。

 臺灣回歸後,擺在康熙面前一個突出問題:臺灣或棄或留,亟須決斷。

 不少朝廷官員、封疆大吏不主張將臺灣劃入中國版圖,認為臺灣孤懸海外,易藪賊,不若內遷台民,放棄臺灣,專守澎湖諸島。閩浙總督姚啟聖、靖海將軍施琅、都察院左都禦史趙士麟、侍郎蘇拜、大學士李尉、內大臣左都督藍理等人挺身而出,堅決反對棄台的荒謬主張,尤其是施琅、藍理“棄之必釀成大禍,留之誠永固邊圉”的真知灼見,給予康熙的決策以重大影響。

 康熙最後明確諭示:“臺灣棄取所關甚大,鎮守之官三年一易,亦非至當之策;若徙人民,又恐失所,棄而不守,尤為不可。”

 不久,施琅、藍理等聯名上奏,請朝廷及早在臺灣設立政治,管理發展民生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五月,清廷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,置巡道一員分轄,隸屬福建省,府曰臺灣,附郭為臺灣縣,南為鳳山縣,北為諸羅縣,由台廈兵備道分轄,並加強台澎守備力量,從而將臺灣正式劃入清朝版圖。施琅、藍理等人完成國家一統,多年的干戈化為玉帛,兩岸同胞重新自由舟楫往來。康熙任命參領楊文魁為第一任福建臺灣總兵官。隨後,文武各官陸續就任,編戶籍,定賦稅,通商賈,興學校,臺灣正式隸屬於清朝中央政權的行政管轄之下。

 七月,施琅、藍理交割完台澎軍政之務,準備回廈門候任。

 啟程前,施琅請藍理一同到臺灣帥府附近的媽祖廟朝拜。

 施琅說:“我們都是閩南海邊人,信奉天妃娘娘,台海一役,天妃娘娘神助有加,此次回內地前,我想跟藍將軍一道去帥府就近的媽祖廟裏禮拜答謝。臺灣媽祖廟都是福建內地媽祖廟分廟,一個也多,一個也靈,我們此番不去,恐怕今後就難有機會了。”

 藍理說:“對。臺灣是海島,百姓以海為生,天妃娘娘是海上保護神,我們理應帶頭參拜天妃娘娘,支持臺灣信仰天妃娘娘。”

 到了媽祖廟,施琅、藍理虔誠敬奉香燭。敬畢,藍理若有所思對施琅說:“軍門,我們將士統一臺灣後,個個論功行賞,可惟獨沒給天妃娘娘請賞。”

 施琅說:“對呀,我心裏總覺得還有什麼事沒辦,今得藍將軍睿言,使我茅塞頓開了。”他臉上泛著笑意,接著說,“我記得,明朝初年,媽祖因庇護鄭和、王景弘七次通洋,立了大功,明成祖封媽祖為護國庇民昭靈顯應弘仁普濟天妃,尊稱天妃娘娘,如今天妃娘娘顯靈助我收復台澎,我們應該專此聯名上表,請乞皇恩崇加敕封天妃娘娘。”

 藍理說:“說來也怪,劉國軒帥府設在澎湖媽祖廟裏,可天妃娘娘就是不予庇護,可見天是不佑臺灣自立乾坤的。那這奏表該如何寫呢?”

 施琅說:“我們開宗明義奏請皇上加封天妃娘娘,具體事項就以天妃娘娘顯靈于銅山、台海,讓宮前媽祖廟前的枯井湧泉,幫助大清將士取得台海戰役的勝利為例。”

 施琅、藍理回到廈門不久,朝廷的任命也下來了,令藍理進京為官。而藍理卻以雙親年邁,身為長子,要求回鄉。施琅不敢做主,說:“藍將軍,今日你可是皇上禦封的平臺首功大臣,你的請求要讓皇上禦准才行。”

 施琅將藍理的請求報朝廷,康熙嘉其孝順,恩准藍理還鄉省親,修繕祖祠,日後遇缺先用,賞賜黃金數百兩,御賜“平臺首功”、“所向無前”匾文各一塊,並在漳州郊區賜封一塊田地,後稱“藍田”。

 康熙二十三年(1684)八月,康熙又恩准施琅、藍理所請加封天妃娘娘一事,御筆敕封媽祖為“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后”,派欽差禮部郎中雅虎奉禦書香帛到湄洲和銅山詣廟致祭,御賜十棚大戲,以資慶祝。

 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因海盜日滋,康熙調藍理任浙江定海(舟山)總兵官,官階正二品,並兼攝提督之職。臨別前,康熙送藍理四字“上善若水”,寓意深刻。藍理到任後,治理海疆,重修普陀,崇文重教,發展民生,深孚士紳僧民之心。

 夏季風起,藍理一日帶兵巡視海邊,發現一艘漁船沉入海中,幸虧船上漁民被附近的漁船救起來,安然無恙。但這件事給藍理的觸動很大,他想起福建、臺灣沿海一帶都有供奉媽祖習俗,當年隨施琅大將軍出征臺灣時就曾受媽祖多方護佑,皇上因此也將媽祖從“天妃”晉封為“天后”,媽祖是海上的保護神。定海多數人也都是靠海為生,沒有媽祖娘娘的保佑豈能說得過去,定海理應修建一座天后宮。有了天后宮,漁民出海前去進進香,求得媽祖娘娘庇護,不說迷信,至少可以在心裏獲得一份寄託,一份希望,一份自信。這寄託、希望、自信都是一種善念,而一點善念則足以改善世界許多許多。

 藍理決定在定海城內修建一座天后宮。

 藍理捐資備料,吩咐藍廷珍(藍理堂侄孫,從家鄉投軍藍理,後被譽為“治台名將”)回福建,從莆田、閩南請了一批修建媽祖廟的能工巧匠來定海。經過四、五個月的工期,藍理終於將定海天后宮修建起來。

 藍廷珍看藍理一會修普陀山,一會建天后宮,對藍理做這些善事不太理解,認為這些善事皆是佛門之事,堂堂一個總兵去管這些事務未免不成體統了。自己老家漳州閩南一帶,雖有佛國之稱,信佛盛行,但那也只限於善男信女耳。

 藍理解釋說,以前我天不怕地不怕,到這歲數,有了經歷了,我方明白,人不能什麼都怕,更不能什麼都不怕,要有所畏忌才行,而佛教、民間信仰是最好的引導之路,它能使人慈悲為懷,能使人充滿希望,能使人間和諧。只要你心存慈悲,心存希望,善待自己,善待他人,信佛與否,或者說信什麼迷信什麼都無所謂。這社會有善念信仰做基礎,問題矛盾就會少了。即使出現問題矛盾,社會也會慢慢地自行癒合消解。眾緣和合,一個有信仰的社會,才是成熟的社會。

 康熙四十二年(1703)冬,朝廷以天津是京東重地,調藍理前往鎮守。康熙賜給藍理花翎、冠服,以及禦書匾文“勇壯簡易”。藍理離開定海時,普陀山僧民為他立生祠,稱之為“菩薩將軍”,並將普濟禪寺的護法改為藍理塑像。

 翌年初春,藍理舊傷發作,乞求解職,康熙下旨安慰挽留,遣派御醫診視,不日痊癒。藍理巡視治所,發現畿輔地多荒蕪、產糧不多,而整個天津一望平川,儘是沃土。他發動將士,招募漳州城郊藍田和漳浦萇坑的藍氏鄉民,開墾荒地,種植水稻。這片土地過後也叫“藍田”。藍理成為將南方水稻成功引種北方的第一人,深得康熙讚賞。這時,藍理也開始籌畫修建天后宮。

 夏日,藍理少時的朋友藍溪、藍海、藍昌千里迢迢來到天津,三人自報姓名要找藍理,卻被門衛呵斥。恰在這時,藍理剛從修建天后宮的工地裏回來,他在裏面聞訊,派人傳訊接見。藍理一看,果然是少時朋友,得悉他們三人在閩南修建過媽祖廟,便將他們留在總兵府做事,幫忙修建天后宮。

 康熙四十五年(1706)六月,藍理升任福建陸路提督,官階從一品。康熙感念藍理“所向無前”精神可嘉,再次禦書匾文“所向無前”賜之。清朝地方軍事長官常兼管民事,藍理在福建懲惡行善,發展民生的做法,深受百姓愛戴,卻得罪權貴。藍理的事蹟傳到京城,康熙甚是高興,說:“為官者當如此。”

 漳州是福建乃至東南沿海的軍事重鎮,清廷一直駐有重兵。藍理到任後,經常在漳州提督行署料理軍務。閩南一帶,屢經戰火,商業凋零,藍理下令在閩南漳泉等地建行鋪千間,大開街衢,便民貿易。藍理在福建任職期間,還非常關注臺灣、澎湖情況。海峽兩岸包括媽祖在內的民間信仰文化交流,也因藍理的推動而變得越來越密切,藍理“菩薩將軍”的美譽也在海峽兩岸傳開。

 康熙四十六年(1707)四月,康熙南巡,專旨藍理到揚州迎駕,再次肯定藍理“勇壯簡易,所向無前”的精神,賜藍理在漳州建造“勇壯簡易,所向無前”牌坊一座(1996年該牌坊被列為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)。牌坊竣工那日,藍廷珍、藍鼎元(藍理堂侄孫,藍廷珍堂弟,熟悉海疆利弊,後被譽為“籌台宗匠”)都來祝賀。藍廷珍、藍鼎元此時已分別被譽為“閩浙第一良將”、“經世良才”,藍理對他們的才幹十分賞識,非常睿智洞明地說:“今後東南海域若再有事端,欲徹底平復之,非廷珍與鼎元莫屬!”

 康熙五十六年(1717)四月,關東大盜孫森盜竊遼陽巨炮和戰艦,潛逃下海,康熙大怒,責成沿海官員嚴加緝拿。藍理曾蒙冤入獄,後蒙康熙開恩釋放,此時因征戰新疆、西藏準噶爾部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叛亂有功,再賜提督銜,加封左都督,祿享官階一品。康熙問計藍理,藍理舉薦藍廷珍,康熙於是密令藍廷珍緝拿孫森。

 康熙五十八年(1719)春,藍廷珍升為澎湖副將,不久又改授南澳總兵。赴任前,藍廷珍到天津探望藍理。兩人在談到福建、浙江、天津、臺灣等地百姓信仰媽祖的情況時,藍廷珍說:“叔公,閩浙津台百姓在感念天后娘娘的恩德的同時,也沒忘叔公的功德。”藍理聽罷,欣慰說:“天后娘娘澤披百姓,百姓能銘記天后娘娘的恩德就夠了。”

 康熙五十九年(1720)冬,藍理在天津藍田莊病逝,享年73歲。福建、臺灣、浙江、天津、京城、陝西、新疆、西藏等藍理生前呆過的地方民眾自發為藍理舉行祭奠儀式,有的地方群眾感念藍理在世恩德,為他建立廟宇,雕塑神像,予以供奉。藍鼎元在《叔祖福建提督義山公家傳》文中也贊曰:

 公一代虎將也,起草茅,建奇勳,生平舉動,種種異人,可不謂非常之傑乎!公有奇氣,急流勇進,終不可沒,拖腸血戰,功在社稷,菩薩心腸,澤披百姓,堪稱簡易潔清之操,國家幹城之彥,千載猶將慨慕之哉!

 
 
 
 
 

 

版權所有:藍麗娜  

2005曇花貝葉草庵製作   微信mingjingt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