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青年漆畫家藍麗娜的作品首次與首都觀眾見面之際,我由衷地表示祝賀。
中國現代漆畫正處在一個繁榮發展的過程中,在七屆全國美展漆畫作品的評選時,從各地湧現的一大批漆畫新秀的作品裏充分反映了這個可喜的現實。評委們曾把這一突出的碩果看成是“中國漆藝源遠流長的必然收穫”。佘族福建青年漆畫家藍麗娜正是這批新秀中的一個,她漆畫領域裏的耕耘雖僅四年,但從參展的數十幅漆畫作品來看,其所付出的勞動之巨大,實在是可敬可佩的。
中國漆藝的歷史悠久,最早的遺跡,應為商周墓葬出土的漆彩繪和漆螺鈿,已具興盛之初。戰國時代的漆藝,除了在雕刻方面的成就外,在繪畫上的表現亦甚出色,如長沙地區出土的楚漆器藝術,不僅畫工精美,氣韻飛動,而在藝術造型方面的抽象意味尤顯示了獨特的成熟風格。到漢代、魏晉六朝、唐代更進一步發展了諸多的工藝技能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四朝的雕漆,如「剔紅」、「剔黑」、「剔彩」更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貢獻。明代黃成以自己的豐富經驗和對傳統漆藝的系統總結著有「髹飾錄」一書,綜述了歷代漆藝的製作過程和方法,並以質色、罩明、描飾、填嵌、堆起、雕鏤、槍劃、單素、尚古等十六個專篇論述,這些珍貴的技藝至今亦為漆藝界所推崇。明代天啟年間楊明為此書作序又概稱:“漆之為用也,始於書竹簡,而舜作食器,黑漆之。禹作祭器,黑漆其外,朱畫其內,於此有其貢。周制于車,漆飾愈多焉。於弓之六材,亦不可闕。皆取其堅牢其質,取其光彩于文也。”古人對漆之工藝、對漆之藝術特色有如此精深的鑽研,實為今日發展現代漆藝之不可忽視的珍貴財富。
還是魯迅先生說的好:“採用中國的遺產,融和新機,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”。又說:“將來的光明,必將證明我們不但是文藝上的遺產的保持者,而且是開拓者和建設者。”在藍麗娜漆畫藝術展覽揭幕的時候,恕我以期望和苛求的摯誠表達了上述的心意。我想,這也是歷史賦于中國藝術家的一種特殊的責任,因為我們有太輝煌的過去,我們又面臨著一個充滿挑戰的更博大的未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