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61年,順治十八年,藍理14歲。
4月21日,鄭成功率軍收復臺灣。
9月18日,清廷下令遷界,把梁山以南,舊鎮以東的一大片沿海地帶(即今沙西、杜潯、古雷、霞美、舊鎮、深土、六鼇、赤湖、佛曇、前亭等鄉鎮大部分地區)劃分“棄土”,強迫“界外”人民放棄賴以謀生的良田、海域、養殖塗灘,遷入界內,以後越界者斬,用這辦法來防杜人民對鄭軍的接濟,到康熙二十年(1681年)才複界。
1663年,康熙二年,藍理16歲時。
藍理已經長成英俊少年,膂力過人,讀書一過不忘。能詩文。此時,鄭氏負嵎臺灣,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之形已露;藍理知閩難正未已,乃改習韜略。
生活沒有著落,有人勸他染布度日。他笑道:“君子固窮,我姑且試為之”。設缸置靛,收鄉里布匹親自染濯。一日,在路上遇到族叔藍贊皇,見手青,問他做什麼?藍理實話相告。贊皇怒,舉扇敲倒他額頭罵道:“天生一具銅筋鐵肋,不立功萬裏外,作此可鄙!”藍理矍然而歸,持斧擊靛缸,打得粉碎。糾集族裏50名雄健少年,商量道:“我欲為國家出力,可是沒有人賞識我,又無尺寸之功可以奉獻。今海寇盧質擁眾岱嵩、井尾間,荼毒生靈;我與你們一道前往殺之。官必用我啊”。眾少年齊聲道“好”。於是,出洋尾橋,又招邀了數十人,至岱嵩屯駐。盧質居住井尾,隔一江,遣二小賊遊巡。藍理傳言:“我欲與盧質決鬥,他敢來麼?”盧質聞言大怒,率眾二百人至。藍理虓然大笑曰:“人言盧質英雄,假的!”質曰:“你叫什麼名?”藍理說:“難道沒有聽說過藍理?”盧質曰:“乳臭未乾的小孩!我沒聽說過?”藍理說:“我素聞你英勇,今天才知道你並孬種,你只不過依仗二、三百人罷了;假如二、三百人不動手,獨你隻身與我鬥,我肯定擒住你!”盧質道:“就依你所說!”令部下皆壁立,毋擅動。盧質與藍理各攜藤牌短刀,躍出沙場,鬥百合,不分勝負。盧質身長七尺餘,白麵長須,揮刀盾如閃電,百夫莫能當;見藍理少年竟有這般本事,心裏直嘀咕。至此,始知為勁敵,使出渾身解數,不能勝。藍估摸盧質氣餒,忽大吼曰:“著了!”盧質愕然,腳趾露出盾外。藍理截其腳趾,顛倒在地,於是砍下其腦袋。對其他部眾說:“投降者免死!”眾賊皆降;盧質的副將王都聽到消息也來投降。藍理商量趕緊到縣裏獻功。王都請求緩數日,說是有仇要報;而他暗中跑出去繼續剽掠,後來因受傷死掉了。藍理這才到縣裏報訊,縣裏當事者懷疑藍理作賊,又害怕是海寇來侵擾,乃戒嚴。藍理指天發誓,講述了屠賊的經過;縣官不信。將其逮捕關在監獄,混雜在群賊中,審理處治,依獄中供詞判處極刑。屆期將斬,總計有五十三人;擬留一人緩死,便於以後作證。令大家抽籤。藍理說:“死就死,抽籤幹什麼?”群賊爭相向前抽籤,留一簽於地。理說:“地上那支簽歸我”。官員揭看那支簽,竟然是一個“生”字。由是五十二人皆斬,而藍理獨留。時間一久,同監獄有謀越獄者。事情洩露,論罪當斬。眼看輪到藍理,忽然迅雷閃電,白天昏暗似夜。當事者猜測藍理有冤屈,就不執行。然而也不讓他出獄,藍理也安然以對,沒有逃獄的意思,每天日束芻捆履以為食。
1673年,藍理為官府抓海盜卻被縣衙當作海盜入獄。
1674年,康熙十三年,藍理27歲。
10月,清朝發生“三藩之亂”,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與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互通聲氣,拘禁清朝的福建總督范承模,出兵反清。耿精忠傳檄到漳浦,清駐浦總兵劉炎及知縣喬甲觀等附從。耿精忠曾與鄭經合約夾攻廣東,鄭經利用這個機會,招降了汀州、漳州、泉州等處州縣,于當年十一月八日派侍衛馮錫范、提督趙得勝攻佔漳浦縣城。
耿精忠傳檄郡縣,割髮辮示降。當地群眾慌恐不知所措,藍鼎元爺爺藍繼善說:“作亂也不可聽,國朝王氣方盛,雖十藩亦無可如何!況耿逆如行屍,安能以兵加我。”於是鄉人竟不割辮。
時臺灣鄭氏聞耿盜兵,亦大舉入寇,攻擾漳、泉。偽署吳球為漳浦縣令,駐紮萇溪,沿鄉征糧,球穩藍繼善名,求一見不可得,直造先生廬,先生遁入老虎洞。球踞駐先生岩野,齋數月,終不得一面,歎息而去。
清廷命康親王傑書為將軍,統師征討。藍理拄著拐杖取小路,取道仙霞關,徑直到傑書位於浙江的營帳報信,陳述平賊機宜;傑書令其為嚮導;很快在溫州擊敗了偽都統曾養性。傑書乃任命藍理為前鋒,破仙霞關,屢立戰功,先後升任綠營把總(正六品)、千總(正五品)、守備(正五品)。
1676年,康熙十五年,藍理29歲。隨師入閩,授建寧遊擊(從三品)。
1679年,藍理升任灌口營參將(正三品),後因人正直得罪總督姚啟聖再次入獄。
1681年,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舉薦藍裏為平臺先鋒。
1683年,康熙二十二年,藍理36歲。藍理任右營遊擊,率領福建水師先鋒艦隊征戰臺灣鄭氏軍隊。在攻打澎湖的戰鬥中,藍理的肚子被炮彈炸破,在腸子都流出來的情況下,仍帶領士兵勇敢作戰。澎湖一戰,鄭軍歸順,國家實現統一,藍理為平定臺灣立下赫赫戰功。為表彰他的功績,康熙帝兩次為藍理題寫禦榜文:“所向無敵”、“勇壯簡易”。
1688年,康熙催促藍理上京赴任,先後授神木副將(從二品)、宣化府總兵(正二品),並在漳州城東郊賜藍理封地,後稱“藍田”
1690年,康熙二十九年,藍理43歲。藍理曾調任定海鎮總兵。這一當,就是十三個年頭。當時定海正是展複初期,海疆安寧,然百廢待興。藍理重修普陀山,請潮音大和尚主持,重興觀音道場。藍理“捐鉅資從福建運來大批巨木。平時常駐工地,籌畫盡善。”錢不夠,藍理自己帶頭捐鉅資,人手缺乏,命令定海鎮3營官兵輪流參加勞動,自己則更是身體力行,自始至終地參與修復工程。僅僅幾年工夫,修建了普陀山最大的普濟、法雨兩寺,修復了積善庵、智度庵、報本堂、清涼庵、南天門等寺院。
任定海總兵期間,他除奉康熙命協助大修普陀山外,還親自為法雨寺撰寫了《重興普陀法雨寺圓通殿疏》,並為多處寺院題寫了額匾。比如,為普陀山的積善庵題寫了庵額,民國《普陀洛迦新志》卷五《梵刹·積善庵》有關藍理記載:
“積善庵在象王峰天篦石下。明萬曆間僧應空創,性寶、普鏡重修。清康熙間,孫心修(為普濟寺副寺,恪誠醇朴,總兵藍理器重之)劈廊廡,總兵藍理題額。乾隆間,法雨寺住持仁芳重建。光緒間,雙泉庵偽行冡接法承受。民國二年,徒願孝又大修之。”
藍理為普陀山“智度庵”題寫“寄靜”,清康熙《南海普陀山志》卷九《精藍·智度庵》條有關藍理記載:“智度庵,在大智塔右,僧如心創,元吉重建。吉常執事兩寺後止息於斯。總戎藍公顏其室曰‘寄靜’”。
藍理為普陀山“報本堂”題寫了“四世中興”額,民國《普陀洛迦新志》卷五《梵刹·報本堂》有關藍理的記載:“報本堂在承恩堂間壁,即西本門獻祖祠,創者未詳。清十節孫通旭(即潮音和尚)住持前寺之八年(康熙三十六年)集本支改創祠樓二間。派僧廣孝相繼世守。總兵藍理額曰:‘四世中興’(自普賢,曆本空、寂庵至通旭,凡四世)。光緒間,釋定增建殿樓及東西寮。宣統二年,徒瑩照又修建,台太同知梁某求子得驗,題額曰‘錫我石麟’”。
藍理為普陀山“清涼庵”題寫“木石居”,民國《普陀洛迦新志》卷五《梵刹·清涼庵》有關藍理的記載:“清涼庵在象王身清涼岡天篦石上。明萬曆間僧真滿建。清八世孫通溟同孫源長重修。總兵藍理題額曰“木石居”。光緒間,僧定性接法承受,又修建之。”
時年時日,藍理欣聞普陀山的南天門得以修復完畢,特意登臨普陀山視察,隨後書“山海大觀”勒石于南天門。藍理興致甚高,回來後又親作《登南天門題山海大觀于石上有賦》詩一首:
“東西門既列,午闕可無開。海不揚波地,山偏盡日雷。鐘鳴刁鬥靜,帆動象電來。何必燕然石,始稱漢將才”。
1789年,康熙三十七年,藍理聘請慈溪名士裘璉來普陀山重修《南海普陀山志》12卷,並親自作序。
1703年,即康熙四十二年,藍理56歲,藍理調任天津總兵官。由於藍理對普陀山修復工作的巨大貢獻,他離開時普陀山僧人及民眾在多方挽留不住的情況下,就要他留下一點物品作為紀念。於是,藍理留下了一件盔甲和一把鋼刀。《普陀山攬勝》有關於藍理的記載:“普濟寺慶雲樓西、法雨寺天王殿側,康熙年間都建有藍公祠,建念為復興普陀山作出貢獻的舟山總兵藍理,故又名‘護法堂’,堂內塑有藍理坐像,頭戴銅盔,身著鐵甲,深眉大口,十分威武。”
普陀山僧人們還特意在法雨寺建起了留衣堂,把盔甲和鋼刀供奉起來。同時,建立了藍公生祠。《普陀洛迦山志》關於藍理記述:“康熙四十年調離定海,留下鋼盔佩刀作紀念,山僧建留衣堂貯之,並在前、後二寺建藍公生祠,後改藍公祠”。
1704年,康熙四十三年,上書朝廷,奏請于天津等處開墾水田。藍理是清代在天津地區推行水田的第一人。藍理推行水田獲得了初步的成績,康熙聽到這個情況也非常高興,遂把這部分土地賜給藍理,並“錫名藍田為世業”。從此,天津城外這一大片土地就叫做“藍田”,並一直沿襲到清末。年畫海光寺周圍大片的水田就是“藍田”。藍理重修天津海光寺,請詩僧成衡為住持。
1706年,康熙四十五年,藍理59歲。藍理升任福建陸路提督(從一品)。
1707年,康熙南巡,專旨藍理到揚州迎駕,賜“勇壯簡易,所向無前”禦書牌坊一座、提督府一座。
1715年,康熙五十四年,藍理68歲。清軍鎮壓新疆準噶爾部犯亂失利,康熙再次宣旨藍理出征新疆、西藏,賜總兵銜,後賜提督銜,加封左都督祿享官階一品,從征策妄阿拉布坦,其子藍國英等兄弟四人隨征,捷報頻傳。藍理終因舊傷復發回京醫治。
1720年,康熙五十九年冬,藍理在天津藍田莊病逝,享年73歲。康熙下旨恢復藍理“昂幫章京內大臣兼攝左都督,世襲騎都尉,一等伯”等封號。御賜聯贊曰“銅柱海疆曾著績,鐵衣戎略夙知名”。福建、臺灣、浙江、天津、京城、陝西、新疆、西藏等藍理生前呆過的地方民眾自發為藍理舉行祭奠儀式,有的地方群眾感念藍理在世恩德,為他建立廟宇,雕塑神像,予以供奉。藍鼎元在《叔祖福建提督義山公家傳》文中也贊曰:公一代虎將也,起草茅,建奇勳,生平舉動,種種異人,可不謂非常之傑乎!公有奇氣,急流勇進,終不可沒,拖腸血戰,功在社稷,菩薩心腸,澤披百姓,堪稱簡易潔清之操,國家幹城之彥,千載猶將慨慕之哉!
公元1996年,康熙御賜藍理“勇壯簡易,所向無前”禦書牌坊被列為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