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麗娜油畫土樓

 

悠然見南山

 
 
 

河坑土樓群簡介:

  河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江村河坑自然村,距南靖縣城31千米。包括朝水樓、陽照樓、永盛樓、繩慶樓、永榮樓、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,裕昌樓、春貴樓、東升樓、曉春樓、永慶樓、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。是土樓建築分佈最密集的區域之一。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。河坑土樓群有仙山樓閣、北斗七星。它們或橢圓形或五角形地錯落在三面青山環抱下,曲江溪水從北潺潺流過,山清水秀,風物宜人。

    歷史沿革:河坑土樓群位於南靖縣書洋鎮曲江村。河坑開基祖系同鎮石橋村張氏三世張仕良,因河坑距石橋村只有四華里,仍稱石橋村張氏一世祖為河坑張氏始祖。張仕良因時常到河坑放牛,見河坑三面青山環抱,曲江溪從河坑北面流淌而過,又有條小河流從河坑腹中緩緩而流,山青水秀,地面平坦而肥沃,遂從石橋村遷至河坑搭起泥坯磚瓦房居住,在此墾荒造田過著農耕生活。當其子張六益(四世)長大成人後,即動工興建朝水樓安居樂業,繁衍生息。傳至第六世張崇寶、張崇德、張崇政兄弟三人時,即合力興建張氏宗祠—南山祠。由於他們的祖先是從石橋村遷來,石橋村有一座張氏宗祠—世瑛堂,為了不忘根源,遂將南山祠更名為現今的世英堂。傳至第九世張世尚、張世法兩兄弟時,即在河坑分開居住,張世尚居住在河坑的圓塘(小地名),張崇政建了永盛樓,數十年後又建了永榮樓。張世尚傳下的十四世裔孫張仁吾建了永貴樓,張仁尹建了陽照樓。而張世法居住在河坑溪竹壩(小地名),傳至第十三世張順華即在溪竹壩建起了繩慶樓,因繩慶樓後面山地盤高,前面凹下有窠煞,遂在繩慶樓前面再建二層圍樓,樓面朝西以制窠煞。而主樓可以看到前面大山的尖峰,樓廳又是較高點容易受到窠煞,所以在正廳下面再建一層小房屋,開一個小中門,小中門兩邊各建二間浴室。既解決受窠煞影響,又可沐浴之用,從而更顯整齊美觀。遠處眺望繩慶樓有三進房子,氣勢宏偉狀觀。目前樓內正廳奉供一尊保生大帝。原來是供奉在石橋“豐稔堂”,傳說保生大帝很靈驗,能治百病,遂從石橋村遷至河坑,供奉在樓內,供張氏族人朝拜。到十七世紀張玉應又在河坑溪竹壩(小地名)建起一座南薰樓,此時所建土樓已基本可以滿足族人居住。到了四十年代(19431947年)又建起一座裕昌樓。直至1963年—1968年間又大興建造土樓高潮,興建了春貴樓、曉春樓、永慶樓、東升樓、裕興樓、陽春樓。這些土樓就不分房分支系,而是按生產小隊,由小隊長牽頭,張氏族人集資投工投勞,共同興建土樓。而最終形成如今的河坑土樓群。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以上資料由南靖朋友提供

 

 

 


 

版權所有:藍麗娜  

2005曇花貝葉草庵製作   微信mingjingt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