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十六年(1677)七月,康熙传旨康亲王,对郑经实行“剿抚兼施,着重于抚”的政策,郑经有几分心动,但冯锡范等大臣不肯就抚,公然提出将厦门之门户海澄作为来往公所,方可以罢兵息民。康亲王断然拒绝:“寸土属王,安敢将版图封疆议为公所。”
和议不成,清军再行海禁迁界政策。
康熙十七年(1678)九月,郑经派大将刘国轩率部攻打漳州城,郑军来势凶猛,把漳州城团团围住。海澄公黄芳世向康亲王请令,率清军出城应战,败归惊悸而亡。蓝理受令突围到泉州搬救兵,杀退郑军,福建局势基本稳定。翌年,蓝理升任灌口营参将,官阶正三品,却因宵小使坏而得罪总督姚启圣,被判处监禁之刑,关押在漳州。
康熙十九年(1680)初,清军加大进剿郑军力度,相继从郑军中收回厦门、金门,郑军退守台湾。翌年七月,康熙重新起用施琅,封施琅为福建水师提都,统帅征台之师。施琅,原郑成功部将,归顺清廷后,于康熙六年(1667),从海上出征郑军,无功而返,受人非议,这次朝廷重新委以重任,施琅特别留意随征的将领人选。施琅得悉蓝理是有一员猛将,勇谋兼备,遂想方设法将蓝理救出囹圄,揽为己用,拜蓝理为征台水师先锋,操练水师。
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四月,施琅上疏奏曰:“海逆有日蹙之势,航剿有可破之机。”康熙下旨同意施琅率众向澎湖进军。施琅随即率领大队舟师齐集铜山(东山)、古雷,等待信风。蓝理带一彪人马驻扎在铜山宫前。
宫前是铜山岛上一个小渔村,离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风动石不远,是一个缺淡水的地方。蓝理这一彪人马有万余水师,在宫前一驻扎下来,当天军营官兵的食用水就成问题了。怎么办?蓝理正在发愁之际,却见帐篷外几位当地渔民在士兵的带领下,找上门来了。
士兵通报说:“蓝将军,这位村民说要见将军。”
蓝理闻报,赶紧依礼将这几位渔民请进帐内。当中一位上了年纪的渔民说:“将军是在为饮用水发愁吧?”见蓝理点头,他接着说,“小民叫吴增,我们今几个来,正是想告知将军哪儿有水。”
蓝理喜形于色道:“吴先生,那就有劳诸位乡亲帮忙了。”
吴增谦虚道:“为将军效力是应该的。这水在宫前妈祖庙前的古井内,我们这就带将军去察看。”
路上,蓝理向吴增了解宫前妈祖庙的由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