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理与妈祖――军营苦水 六妈显灵

 康熙十六年(1677)七月,康熙传旨康亲王,对郑经实行“剿抚兼施,着重于抚”的政策,郑经有几分心动,但冯锡范等大臣不肯就抚,公然提出将厦门之门户海澄作为来往公所,方可以罢兵息民。康亲王断然拒绝:“寸土属王,安敢将版图封疆议为公所。”

 和议不成,清军再行海禁迁界政策。

 康熙十七年(1678)九月,郑经派大将刘国轩率部攻打漳州城,郑军来势凶猛,把漳州城团团围住。海澄公黄芳世向康亲王请令,率清军出城应战,败归惊悸而亡。蓝理受令突围到泉州搬救兵,杀退郑军,福建局势基本稳定。翌年,蓝理升任灌口营参将,官阶正三品,却因宵小使坏而得罪总督姚启圣,被判处监禁之刑,关押在漳州。

 康熙十九年(1680)初,清军加大进剿郑军力度,相继从郑军中收回厦门、金门,郑军退守台湾。翌年七月,康熙重新起用施琅,封施琅为福建水师提都,统帅征台之师。施琅,原郑成功部将,归顺清廷后,于康熙六年(1667),从海上出征郑军,无功而返,受人非议,这次朝廷重新委以重任,施琅特别留意随征的将领人选。施琅得悉蓝理是有一员猛将,勇谋兼备,遂想方设法将蓝理救出囹圄,揽为己用,拜蓝理为征台水师先锋,操练水师。

 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四月,施琅上疏奏曰:“海逆有日蹙之势,航剿有可破之机。”康熙下旨同意施琅率众向澎湖进军。施琅随即率领大队舟师齐集铜山(东山)、古雷,等待信风。蓝理带一彪人马驻扎在铜山宫前。

 宫前是铜山岛上一个小渔村,离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的风动石不远,是一个缺淡水的地方。蓝理这一彪人马有万余水师,在宫前一驻扎下来,当天军营官兵的食用水就成问题了。怎么办?蓝理正在发愁之际,却见帐篷外几位当地渔民在士兵的带领下,找上门来了。

 士兵通报说:“蓝将军,这位村民说要见将军。”

 蓝理闻报,赶紧依礼将这几位渔民请进帐内。当中一位上了年纪的渔民说:“将军是在为饮用水发愁吧?”见蓝理点头,他接着说,“小民叫吴增,我们今几个来,正是想告知将军哪儿有水。”

 蓝理喜形于色道:“吴先生,那就有劳诸位乡亲帮忙了。”

 吴增谦虚道:“为将军效力是应该的。这水在宫前妈祖庙前的古井内,我们这就带将军去察看。”

 路上,蓝理向吴增了解宫前妈祖庙的由来。

 吴增说,听老人代代相传,以前我们这村名叫平海,有个渔民从深海里网起一段枯木,弃置在沙滩上。过了些日子,渔民发现,沙滩礁石间,夜夜有七彩宝光出现,光焰一晚比一晚明亮。几个胆大渔民悄悄跑去看,原来是枯木发光。他们觉得神奇,就把这段枯木抬回村里,放在现在庙址那里,当晚全村人都做了同样一个梦,梦见神尊告诉大家:原来一株神树,分成七段,妈祖附神在神木上,分镇七处港澳,庇护渔民,保佑航海安全,是为“七姐妹”。大姊镇守湄州湾,我排行第六,你们若祭祀我,我当保佑你们平安。翌日,全村渔民遂集资募工建庙,以神木雕塑神像,人们尊称平海妈祖为“六妈”。平海有了妈祖庇护,渔民出入大海就平安多了。我们这地方从此就叫宫前了,妈祖庙宫殿前的村子。

 说话间,蓝理与渔民到了妈祖庙古井旁。

 蓝理趋近一看,有些失望。他看到井里的水不多,平时顶多也只能供给百余口村民饮用,如何能供应万余水师呢?蓝理叫人打一勺,尝了一口,这会儿他眉头皱了,想不到这水还是半咸淡的苦水,那就更没辙了。

 吴增见蓝理眉毛拧成一条线,反倒是不急不缓说:“蓝将军,这古井原先不是这样,不知从何时起才变成如此,任我们如何淘挖清理也是这般光景。但我们相信,蓝将军这次随施琅军门一下子带了这么官兵进驻我们村出征台海,这里面与妈祖庙肯定有因缘,故而我们冒昧带蓝将军来此古井边。”

 蓝理一听,吩咐军士备上香烛,进庙烧香,祷告祈水。然后,他派军士淘井,还没挖深几尺,泉水汩汩涌出,水形状若龙凤飞翔,水味甘甜无比,尽够万余军民饮用了。从此,古井亦叫龙凤井。

 蓝理解决了淡水问题,非常高兴,急冲冲跑去施琅帅营报告。施琅得知,欣然命笔写下《师泉井记》,刻石立碑,树立井畔,以志不朽。

作者:西月
 
 
 
 

 

版权所有:蓝丽娜

 2005昙花贝叶草庵制作   微信:mingjingtk